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、推进产教融合,资源管理系与清东陵景区积极开展对接,于2025年9月22日至26日组织23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全体学生赴清东陵景区开展为期5天的《地图与测绘》野外实习。运用现代化智能测绘技术,完成了清东陵核心建筑的高精度测绘任务,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注入新动能。

科技赋能,构建多维协同测绘实践教学模式
本次实习围绕“四等水准测量、导线测量、RTK碎部测量”三大核心内容,利用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维激光扫描仪,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,通过“地面控制测量+三维激光扫描+手工精细测量”的立体化作业方式完成了景区核心建筑的实景三维成像任务。
各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,综合运用全站仪、水准仪、RTK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,完成测区的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成图任务。尤其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引入,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取建筑立面、地形起伏的高精度点云数据,实现从二维到三维测绘能力的跨越。通过实战操作,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仪器使用、误差配赋、数据融合等专业技能,更提升了在真实环境中发现问题、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实践育人,锤炼意志品质与团队精神
在五天紧张有序的实习中,同学们早出晚归、不畏艰辛,在高温与劳累中坚持作业,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。实习过程中,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,通过讲述测绘工作者勇攀珠峰、服务国家的感人事迹,引导学生树立“强国有我、不负韶华”的使命担当。

同学们在协作中增进了友谊,在攻坚中锻炼了意志,真正实现了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,深化了对地图制图规范、地形表达与空间数据处理的理解,增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综合能力。


合作共赢,探索“资源—技术—教学”融合新路径
本次《地图与测绘》野外实习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,也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次生动实践。通过真实项目驱动、多技术融合的实践教学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、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,助力高素质应用型地理信息人才培养。未来,资源管理系将继续深化文化遗产地、高新技术企业合作,持续推动实践教学与文物保护、数字化建模等多领域融合,实现教学实践与服务地方双赢。